名单上有些企业为再度上榜,比如河北辛集市水处理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昕昊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开展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每天对气象条件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提早做好污染应对准备。六是遏制道路交通扬尘。
同时于10月15日前对市区内所有已完工的开挖路面全部回填铺油,对路缘石进行整修,减少道路扬尘。指挥部办公室每日公布四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按照综合指数每周、每月对四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和公布,对四区排名情况每月进行通报,对连续三周排名倒数第一且综合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不降反升的区进行约谈,对连续四周排名倒数第一且综合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不降反升的区进行问责。四是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加强舆论宣传,动员全民参与和监督,营造社会化治污的大格局。一是由指挥部在近郊四区及周边县区的69个街道(乡镇)安装网格化大气监测设备,加密监测网络,由城区自行分析,及时掌握城区及本区域内污染物变化迁移情况,对大气污染开展溯源分析、调度,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源头,每天、每周、每月对各街道(乡镇)空气质量状况进行排名,作为考核、评价和奖惩街道(乡镇)的主要依据在气温允许的情况下,近郊四区环卫部门洒水车辆全部上路洒水增湿,沙尘天气结束后立即组织吸尘保洁车辆上路吸尘,减轻外来沙尘与本地扬尘叠加污染。
六是巩固扩大煤炭监管范围,在将城市周边的高新区连搭乡和定远镇、红古区平安镇、榆中县和平镇和来紫堡乡,皋兰县忠和镇和九合镇,永登县树屏镇等8个乡镇纳入城区煤炭管理范围的基础上,巩固监管成果,全面推广使用引燃煤,全面禁售劣质型煤、有烟煤和半烟煤。8.巩固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同时,水资源问题、结晶盐问题、废气废水处理、工艺清洁生产水平等都是环评审批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
这样既不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也能够预防建设项目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在新环评法生效的前后,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宁夏、内蒙古、河南、江苏、江西、云南、广西、黑龙江等8个省市区的督察,至8月19日全部结束。企业必须确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备案申报内容是真实准确的,并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打个比方,如果项目是1亿元的话,罚款可以超过百万元。
同时,环保系统内存在的还有体制本身的问题。但多年来,无数项目都做了环评,报告也都通过了,我国的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
一方面,环评机构作为事业单位,跟环保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是委托方,环评工作的埋单人事实上是企业或项目业主。而新环评法则按照违法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百分比决定罚款,对于大型项目而言,罚款力度甚至不亚于按日计罚,让违法者望而却步。长期研究环保政策的青岛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杨波指出,现在市场瞬息万变,当前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都在简政放权,项目立项备案和安评、环评、能评审批权的下放,以及取消环评前置审批,有利于企业自主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环评法删除环评拥有第一审批权的相关内容后,我国一直实行的环评未批其他部门不得批准的传统制度就被彻底打破了。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强调,新环评法一方面努力简政放权,极大方便企业,同时也采用重典治乱手段,让违法者被罚到血本无归。新环评法加大了对未批先建的处罚力度,从原来的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改为项目总投资额1%以上5%以下。山东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启动好几个转型升级、产业延伸项目,规模虽不大,但报批程序一个也不能少,取消前置审批和简化程序,可以缩短报批时间,减少建设成本。早在2011年,康菲公司渤海漏油事件被查出其环评报告有问题,就引发了业界对我国环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讨论。
首先,新环评法取消了前置审批,删除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于9月份开始,山东等地已开始准备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
对照新旧环评法的条文,可以发现,新环评法修改了九个方面的内容,简化了部分项目的环评行政审批,强化了规划环评,对环评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体现了简化放权、严管重罚的指导思想,更突出法律的有效性。例如,由于原来的环评法规定没有办理环评手续的项目可以在后面补办,这就导致企业或项目可以先上马后补办,未批先建、边建设边环评边上马的项目很多。
而在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环保审批权下放,环保部门更加注重事后监管,轻事前审批,也需要在新环评法中加以体现。恢复原状对于已开工的建设项目而言,经济损失无疑是巨大的,也可能面临着建设资源的浪费。不少业内人士在给简化报批程序点赞的同时,也都关注到新环评法严管重罚的变化。影响何在?方便守法者 重治违法者新环评法对我们肯定是利好。华鲁恒升公司环保主任工程师田文平表示,企业在项目决策时就要坚守环保底线,将功课做在前面,将环评工作做实做细;项目建设时要按照 三同时原则落实环保设施,投产后还要加强管控,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其中十二五期间,国家层面对151个不符合条件的项目环评文件不予审批,总投资额7600多亿元。
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更是直言:环保部门真正的、最大的权力是环评,因为项目环评这一关过不了,后面什么手续都办不了。而且取消了对未批先建项目限期补办手续的情形,在责令停止建设后直接进行处罚,还增加了可以责令恢复原状的内容。
有的环评机构还跟当地环保部门有关系,环评走过场、花钱办证。此外,根据新环评法,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今后审批部门只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审批,对环境影响登记表实行备案管理,不再要求审批。
未通过环保审批便投入建设的项目,一直是环评法打击的重点对象。作为支撑性法律,《环境影响评价法》需与其衔接对应。
虽然备案不属于行政许可,但仍需履行一定的程序。企业选择项目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相应的环保责任也更重了。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环评有效性、创新体制机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等成为框架中的关键词。近几年,大型煤化工项目屡屡折戟环评,业内曾一度指望新环评法有大的政策突破。
专家指出,环评落地难,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些地方环保意识薄弱、急功近利,为了发展经济,着急上马项目,只求大干快上,长官意志主导环评意见,甚至弄虚作假。7月16日,环保部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为未来5年的环评工作划定了框架。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曹明德指出,由于环评机构不独立,缺乏公信力,环评工作很难开展。这突出了政府抓大放小,缓解了审批压力,也有利于释放中小企业的活力。
滕海强指出,备案制只针对对环境影响小微的建设项目。那么,本次修订基于哪些考虑?新旧环评法有哪些区别?对石化企业会又带来哪些影响呢?为何修订?体制问题带来环评乱象作为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前置性审批条件,环评一直被视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阀门。
同时,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的规定,重在对已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修复,而不是简单的一罚了之。因此,大多数环评项目基本都会顺利通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大大损害了环评机构和由他们发布的环评报告的公信力。《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03年9月1日实施以来,13年间被环评挡在门外的项目不胜枚举。有专家指出,违法成本低是未批先建的主要原因。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日前透露,按照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改革高效、降低成本的目标,曾经十分强势的环评制度将逐渐被简化。事实上,煤化工项目环保审批要求没有放松,相应规模的煤化工项目仍由环保部审批。
有专家分析指出,因为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已被取消,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之前一定要完成环评手续,否则将可能面临被责令停止建设和未批先建的高额罚款。责令恢复原状,则意味着企业前期投资将会打水漂。
2015年2月,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指出环保部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环评违法违规行为大量存在,环评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情况,把关不严、批而不管、越权审批不仅导致污染隐患,而且加大权力寻租空间。德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滕海强指出,原来的前置审批改为并行审批,意味着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可以先行审核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同时或者其后进行。
他點出:「讀者是蒙受損失的人。 [阅读]
2008年2月19日,斐代爾宣布因健康因素辭去國務委員會主席職務。 [阅读]
但在3月中的美日二加二會議期間,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主動提到日本自衛隊需思考可為馳援台海的美軍做什麼事。 [阅读]
這表示,現在做的實驗可以比葛蘭姆時代多兩倍,那時候資金很緊,不太適合冒險。 [阅读]
森林法將加重山老鼠罰則 竊取珍貴木種最重可判10年半「竊盜」與「贓物」分開處理立法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森林法》第50條、第52條條文。 [阅读]
」 「數學應用題光看懂語意就要花很長的時間,甚至有些數學題目我也看不太懂。 [阅读]
傑森與阿爾戈英雄的故事與其他古希臘神話皆是範例。 [阅读]
2.高度 高度比長度或距離更難聯想一點。 [阅读]